读《和生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视野》 齐念和 罗尚贤教授的新著《和生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视野》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关于人类如何摆脱当代生活困境的新理论,谈古论今,催人奋进,文字多彩,饶有风趣,工农商学,朝野上下,都可从中得到丰富的精神养料,实可雅俗共赏。 作者论证,三百多年来工业文明有辉煌成果,概括为三点:人类智能的高度发达、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足够丰富。伴随而来的是三种生态的严重失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身生态的失衡。人身生态失衡主要指生理与心理的失衡,生理上大脑愈益发达,心理上人性愈益沦丧。心理变态已成流行病,致天怒人怨。文明已陷入全面危机,人类处于毁灭的边缘。高度发达的智能必然使之迈向文明更新之路:工业文明更新为和生文明! “和生文明”是作者依据时代生活的新质因素及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提炼的新概念。其所谓“新质因素”,主要指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的诉求;和平的人民运动推动着全球的和平改革;科学家对生态平衡规律的解释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英明政治家以科学发展观念施政,如“共生主义”;另有一些政治家虽无系统的科学发展理论,却能坚持以人为本而施政,如形形色色的“福利主义”;良知富豪扶贫济困的种种慈善壮举;许多宗教家在念贵和重生之经,等等。作者认定,这些都是优秀文化传统在时代生活中的发扬光大,是本真的人性复归的征兆,为探寻其中的必然性,而致力于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演变,有一系列惊人地发现,足以改写社会发展史。举例如下: 1、和生之道的渊源,是燧人氏的《龙图》,即《古河图》,及伏羲氏的《河图》、《太极八卦图》和《周易》。 2、老子将上述的图和书哲理化,创造了《周易》的《彖辞》,因其中的抽象哲理,故孔子称老子为“犹龙”。 3、“犹龙”者老子面对“天下无道”而产生了大道革命思想,带领弟子们到中亚地区作重建人间和谐的“昆仑实验”(“老子化胡”),建立了大道之邦的示范基地,吸引了中国、印度、波斯及希腊的改革智士,集体创造了“浮图法”,深刻影响了中亚地区的生活方式,直至现在仍留有历史印记。 4、老子在大道之邦(“浮图邦”、“达德邦”、“道德之乡”)的联络处檀特山(波斯东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将“浮图法”与诸文明古国的文化精华(如中国的“阴、阳”和印度的“无、有”)结合起来,开创了和生哲学。其要义是宇宙间的“有无相生”,自然界的“和至”生物,社会上的和致“玄同”,人身中的“营魄抱一”,认识论的实事求是。从此人间有了哲学思想体系。这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以革命促和谐,以和谐促生衍,因此总是贵和重生。 5、参加昆仑实验的古希腊智士毕达哥拉斯以和生哲学为指导,迁居在南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搞浮图道实验,遭到城邦贵族的暴力镇压而失败,但他那500多弟子被逐而散居在地中海沿线,继续高举毕达哥拉斯的旗帜,形成了和生学说的欧洲支流。 6、古希腊贵族的代言人赫拉克利特在谴责和生哲学的思辨中形成了与之相反的哲学思想——争斗哲学。这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为争斗而猛斗,以猛斗而征服掠夺。“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便是争斗哲学及其思维方式决定的典型语言。 7、和生哲学与争斗哲学的对立,从古贯今,一直存在。经验丰富,教训深刻,有待系统清理。“唯心”与“唯物”的对立,只是在特定时空中出现,说古往今来皆如此,实是虚构。哲学创生之时非如此,而在今天,它也无法解析各种思潮。若固执于“唯心”与“唯物”的对立,脱离现实生活,有碍文明更新。当今哲学的使命,是批判争斗哲学,扫除发展障碍,指引奋斗方向。 8、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本质而言是和生哲学的发扬光大。苏联理论家将其曲解成争斗哲学而实践,乃至失魂落魄,葬送了革命事业。中国曾受其严重影响,在陷入崩溃边缘之时,猛然醒悟,拨乱反正,回到了和生哲学的轨道上,而迅速崛起。 9、昆仑实验另一个令人注目的后果是掀起首次世界宗教运动。老子等人,为防止“善复为妖”,始终无意建立政体。《后汉书.西域传》便称其为“浮图道”,实是人为宗教的早期形式。浮图道中,以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宗教。这些宗教后来发展成独立的宗教,如拜火教、耆那教、佛教、道教、波斯经教(即大秦景教)等。当今流行于世的各大宗教,都与浮图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0、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以神学为统治工具。16世纪后,欧洲思想家掀起“向中国寻求真理”的热潮。他们把中国的“人之道”、“人格尊严”、“仁爱”、“慈善”之类的人本思想,以欧洲语言表述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权主义”,他们以和生哲学重新解读《圣经》,而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当时欧洲流行很广的一本书叫《李耳——上帝之前的圣人》,把老子(李耳)摆在“上帝之前”,影响很大。以人文主义取代神文主义,大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当资本阶级登上统治宝座后,这些都逐渐成为他们的麻烦了。于是将其熔化在以资为本语境中。有人不识真相,误认为“以人为本”是资产阶级的思想。 11、几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性被绑架在追逐私利而竞争的战车上呻吟。“竞争”曾是结束农业文明,推动工业文明发展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三种生态的严重失衡,证明它已成为文明发展的障碍,乃至人类频临毁灭的边缘。衰颓中的工业文明,也产生了新质因素,正是这些新质因素,表明了时代生活困局中的唯一出路,这就是迈向和生文明时代。这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博爱在更高形式上复活的新时代。 此书全面论证了古往今来的和生之道,以其广阔的视野,鲜明的逻辑,让读者耳目一新,如见 黎明的曙光。 |